施肥广告语,施肥标语
父母如何言传身教,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?
【父母如何言传身教,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?】
我认为,孩子如果想要取得优秀的成绩,一般需要具备以下3个条件:
好成绩=内驱力+好老师+好方法
而一个孩子对于学习是否具备良好的“内驱力”(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动机),关键就在家庭教育,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。
家庭教育是源头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父母的格局眼界、思想高度和能提供的***,包括教育理念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。
现代的教育已经不再只是考验学校教育是否到位,对孩子产生更直接和更深远影响的是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。
“国民才女”武亦姝今年以613高分考上了清华大学。她曾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、落落大方的台风和淡定自若的心态,赢得了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冠军。
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这样一位优秀的才女呢?
其实,这离不开武亦姝父母的言传身教。武亦姝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父亲在科研机构工作,母亲是一名美术教师。从小时候开始,武亦姝就经常与父母一起读书,玩诗词接龙,并且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书籍。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武亦姝的母亲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:真正的教育,从来不是点石成金、立地成佛的技巧,而是一段春风化雨、自然无为的过程。
相比之下,很多家长自己整天沉浸在牌桌上,却要求孩子放学后立即写作业;自己每天拿着手机逛淘宝、刷微博,却要求孩子不要玩游戏、不要看电视;自己下班后躺在床上休息,却要求孩子要坚持学习……
家长自己都坚持不了的事情,却苛责孩子一定要完成,这样的教育是最没有说服力的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身教要大于言传。
所以,作为父母,要懂得以身作则,绝不能当甩手掌柜,只顾自己的玩乐,平时要注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,可以在周末带着孩子去图书馆、博物馆和科技馆等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学习历史、艺术和科学。
我们要在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同时,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,与孩子一起读书、共同成长。
只有当我们努力成长为优秀的父母时,才能够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。
不知道“科学”这个词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广泛应用的。我记得自己小时候一谈到科学是一种敬仰的心理,科学无疑代表了一种进步。现在似乎无处不科学,难道说我们过去就不讲科学吗?
自西方教育之风吹进了中国,渐渐地很多人有个认识:西方教育是科学的,是先进的,反过来,就认为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不科学的,是落后的。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,在近些年大家的认识逐渐地变得公正些了。
就如平常,孩子们的学习,很多家长一方面羡慕西方的教育如何好,另一方面还死劲儿地追求分数,给孩子玩命加学习任务,给自己的行为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:我们的应试教育不好。其实这只是家长自己的不思进取、懒惰而已。
实际上,真正了解了西方教育,就不会那么崇拜所谓的西方教育,西方教育的精华和我们传统的教育精华是相通的,如果家长能好好吸收运用我们传统教育的精华,也必定能把孩子教育的很优秀,西方教育和我们传统教育异曲同工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做个虚心的家长,陪伴孩子一起成长。
我们经常看到家长训孩子、甚至打骂孩子,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教育,其实这是很差劲儿的教育。
毕加索在上学前看父亲工作,他想要模仿父亲,忙碌之中的父亲给了他一支笔,开启了他的绘画启蒙。
老卡尔在《卡尔维特的教育》一说中说到:“培养优秀的孩子正是要从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。我们不应该忽视任何一点哪怕看起来微乎其微的东西。”他也是这么做的,把自己出生时不被任何人看好的儿子教育成了19世纪时德国有名的天才。
家长尽可能为孩子做出表率。
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,可是在孩子想读书的时候,却借口对成绩无益,而不给买、也不给借,这样的事情在二十多年前很常见,就在最近几年我还遇到这样的家长。我们不仅仅要支持孩子多阅读,最好还是能给孩子做个表率,比如在我们的晚饭后,把手机搁置一边,把电视关掉,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书,或者就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,我们在旁边读书,这也是很好的熏陶,无形中也是一个表率。
不过现实中常见的是爸爸妈妈在刷手机,却命令小孩子去好好写作业。
很多小孩子都把爸爸妈妈当做自己言行标杆的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,试卷上的分数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部分。
老卡尔·威特曾说过“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没有将自己的潜能完全发挥出来,我教育孩子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开发他的潜能。”
反观我们的生活,有多少个家长能如此做呢?
很多家长在孩子从小学开始就盯住了孩子的分数,家长的情绪就会随着分数的高低起起落落,一直到大学,这十多年的煎熬可真是“熬心”的很呀!
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想:如果我们能尽可能把孩子的潜能开发出来,都不是智商有问题的孩子,他的成绩又怎么会不好呢?
家长能灵活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。
做任何事,知道和做到不是一回儿事,教育更是如此。
很多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说起来是很有自己一套的,但做起来是不一致的,比如很多家长都知道遇到事情要冷静、理智些,不能拿孩子出气,可是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,还是有很多家长把孩子做撒气筒,还记得网络上那对自己女孩儿的夫妻吗?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并不鲜见。
很多家长知道孩子的问题根源是在家长,可是遇到孩子成绩不好、不好好读书,依然会归责于孩子,依然会从自己以外的人或事上找原因找办法。
要想真正地做好一件事,我们还需要好好用心去做,更别说教育孩子了,家长非得用心找到适合自己和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方式不可。孔子启发式教育、列子谈天说地的教育等,都是永远不过时的教育方法。
美国人简·尼尔森提出来的正面管教等,也是良好教育方法的另外一种说法。
从无数的案例中,我们可以分析一个人才的成长过程,一般来说不出此四个方面,即便是他智商高超,也都能从其自小的成长过程中找到这四个内容。即便智商普通,如从上述四个方面去培养一个孩子,这个孩子的潜能也必定能尽可能地得到开发,一个孩子的潜能尽可能地得以开发,他的成绩又怎么不会发挥到他自己的高水平呢?
我是一位大学教授,在学业和学术的道路上能够走到今天,父母的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回忆当年,父母貌似没有***用任何“科学方法”培养我,甚至一贯容忍我对玩的热情超过读书,唯一和“科学方法”沾得上边的就是以身作则。
童年的小饭桌,一生的大影响
我的父母都是农村教师,父亲后来成为农村基层干部。记忆中,他们几乎从不给我和我姐姐辅导过功课,也没有教过我们学习方法。每天晚饭后,我们一家四口围坐小饭桌,我们姐弟俩做作业或者看闲书,母亲批改学生的作业,父亲看文件处理工作。
这样的场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,不仅是温馨的家庭氛围记忆,更是父母给我最好的礼物。
功课方面,我对孩子“无为而治”
常有朋友问,你当教授的,教小孩一定有啥高招。说来惭愧,待到升级做了爸爸,我也效仿父母“无为而治”。我常年读书、教书、写书,儿子打小就看在眼里。我从不担心他今后不好学,自己做好儿子的榜样才是关键。
儿子上小学前的晚上,我对他说:“读书是你的事,交学费是爸爸妈妈的事。我们各做各的事。”
我从不给儿子辅导功课,工作繁忙不是主因。给他辅导100道题,还会有1000道题,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。我内心有个小九九:网上那些小学奥数题,我这个当年的中科院硕士也不见得全部会做,何必破坏了孩子对我的崇拜感呢?功课以外,我对孩子“婆婆妈妈”
儿子两三岁时,我常常带他看小动物,讲解自然界的常识;稍大一点,话题更加广泛,生活常识、社会的人情百态,自由落体、地球的公转和自转,中国史和世界史;上小学后,想到什么就和他聊什么,国家的治理形式、边际效益递减、汇率的决定因素,以及我的本行领导学和教育学;旅行中,讲解当地的人文地理,大学和各类博物馆更是必看项目……
生活即教育,我对陶行知先生的这句箴言深信不疑。在生活中,可以自然而然、水到渠成地培养孩子对科学技术的兴趣、对大自然的探索欲、对生活的热爱,还能增进亲子关系,何乐而不为?
同时,我也鼓励儿子提问,甚至反驳我的观点。打电子游戏时,他和我讨论各种武器的火力特性。等他识字多了,提前设定一个题目(例如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),让他从网络查资料后再讨论。
对家长朋友们的建议
家长浑浑噩噩,孩子有远大志向的概率有多高?
家长从来不读书,孩子成为学霸的概率有多高?
家长是手机“低头族”,孩子不染上电子游戏瘾的概率有多高?
许多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,盯着孩子做作业,宁愿吃着省吃俭用、劳心费力的苦,也不愿意享受自身求知的甜。大道至简,任何教育理念、科学方法,都不如家长以身作则。父母,是孩子最早也是一生最重要的老师。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,讲道理很难奏效,模仿父母的行为是他们主要的成长途径。教育孩子,先约束自己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ooptakes-1.com/post/8814.html发布于 12-14